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標題:從中醫門診看健保IC卡

文/黃上邦醫師(雲林縣上祐中醫診所)

內文:

  本人自從民國83起即開業中醫師,當時適逢健保制度實施不久,在草創之初,一些不當的就醫行為時有所聞,例如,有些患者才在一家診所看完病不久,隔一、二天又跑到另一家醫院拿藥。尤其甚者,更有耳聞(也許只是趣談)一些在大陸有親友的民眾,居然在一天之內連跑幾家醫療院所拿慢性病藥,然後一起郵寄或是到對岸旅行時當做伴手禮;甚至有些院所也直接做起禮品兌換的生意了….,諸多體制外光怪陸離的事件在健保紙卡時期層出不窮,而在歷經健保紙卡過程的不便利性之後,民國92年起健保局正式啟用健保IC卡,將過去健保卡、重大傷病卡、兒童健康手冊、孕婦健康手冊等多重功能予以結合之後,健保邁進一個新的紀元,整個門診品質無形中也提升許多。

  其實從健保局發布有關IC卡的功能來看,它的好處實在是不勝枚舉,例如不管我們是何種身分,在任何一家具有健保合約的醫療院所,在看病時都只需要攜帶同一張憑證,並且五到七年都不用再換健保卡;此外,健保IC卡欄位內容一旦完全實施後,可以在IC卡欄位內記載持卡人的個人每次看病的醫療費用,在保與繳費狀況、也可知道自己花費的部分負擔,醫院可由住院期間累計的部分負擔,即可不再收取額外的費用,以減少民眾負擔,可說是是一張功能完整的多用途健保卡。

  但是,對中醫門診而言,IC卡最大的幫助是提供醫師檢視患者就診之前的用藥情形。大家都知道中醫講究的是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辨證來提供患者正確的治療用藥,但是,假如一位醫師對某一疾病的判斷並不是很確切,或是醫師遇到的是頗為棘手的病症時,吾人便可藉由健保IC卡提供的查詢功能,了解患者之前的醫師診療用藥情況,引為殷鑑,修正不正確的辨證給藥,予以病人更為對證的藥物治療,幫助患者縮短療程以提高療效,如此一來,更可以減少醫療成本的耗費。

  此外,對於某些患有重大傷病的人,健保IC卡非但可提醒醫師在診療時注意用藥,避免誤投藥物導致病患病情惡化;而在施治過程中,也能儘量以中醫四診辨證的角度,斟酌用藥,以提高療效。此外,一般電腦公司所開發的套裝軟體都有主動提示重大傷病之功能,如此一來,在門診掛號時,大多數的醫療院所也能給予病患應有的優惠或是補助,這對一些較為弱勢族群的醫療費用開銷而言,也可說是不無小補。

  回顧健保局自從設立以來,屢屢因為紙卡的功能不彰,造成諸多民怨,健保局在盱衡整體財務狀況之下,排除萬難的實施健保IC卡制度,非惟對中、西、牙醫的門診制度,排除若干可能的人為弊端,增加病患就醫時的便利性,同時更因此而為健保的現代化與永續經營提供更大的空間,誠如楊前署長講過的一句話:「再壞的健保制度也比沒有健保好」,健保IC卡制度容或尚有改進的空間,然而,我們相信只要全民一起努力,共同支持與肯定,臺灣健保制度的明天必然會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