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標題:避免用藥重複及確保民眾用藥安全

文/邱瑞發醫師(嘉義市立仁中醫診所)

內文:

  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在99.07.14所新公告的健保醫字第0990073049號文中 ,規範了「健保IC卡存放內容」及「健保IC卡資料上傳作業說明」,新增醫療專區處方箋簽章之欄位及新生兒就醫依附註記,從現行出生起31天內延長至60天之備註,並自99年10月1日起實施生效,使病患在健保醫療院所看診、拿藥、一些檢查都能記載在健保IC卡內,如同將病患的簡單病例攜帶在身上,除了能保障病人就醫「知」的權力,也能讓其他醫師能查詢該病患所使用的用藥種類、劑量,及相關的簡單資訊,更能避免病患用藥重複及確保病患的用藥安全,讓健保制度的病人安全更進一大步。

  其中健保IC卡存放內容包括:安全模組代碼、卡片號碼、身分證號或身分證明文件號碼、出生日期等病人辨識資料,病患就診日期時間、就醫序號、醫療院所代碼、醫事人員身分證號,安全簽章、主要診斷碼、次要診斷,門診醫療費用(當次), (預防保健),檢查項目涵蓋了01兒童預防保健,02成人預防保健,03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,04老人流行性感冒疫苗,05兒童牙齒預防保健,06婦女乳房檢查,07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,08口腔黏膜檢查,保健服務檢查日期、保健服務項目註記等等內容。

  雖然健保IC卡存放內容已涵蓋全部的病人就診資料,但仍無法看到相關檢查資料,如實驗室生化、血液、免疫學檢查、影像檢查等即時資料,使醫療院所短時間內仍可能有重複開立檢查的情形,而造成健保費用的浪費,對於病患在診所就診時,無法取得檢查報告,對病情之了解亦有所遺漏。現代醫學不分中西醫,WHO亦提倡CAM能對病患有所幫助之醫療處置,應該加以宣導,目前中醫藥對於各種疾病都有相當的實證數據支持,相對於西醫使用的健保費用成本也較低,故如何提高中醫藥的使用,增加醫療對疾病的控制與治癒,進而減少健保的支出,目前是醫界所努力的目標。現行地區西醫與中醫醫療院所對於現代醫學儀器檢查數據無法從IC健保卡取得或無法全面檢視,造成對病患健康狀況診斷有所偏移,而使中醫藥療效與使用率偏低,應該是主管機關要正視的問題。

  也許不久的將來,面對臺灣老年社會的來臨,二代健保對於病人的安全、老人醫學與預防醫學的重視,提高中醫藥的使用,使中醫藥能發揮所長,幫助健保制度更加完臻,亦是國人之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