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標題:永續健保 人人有責
文/蔡瑞頒醫師(臺南市柳營區蔡瑞頒診所)
內文:
  翻閱民間故事,有多少「人倫悲劇」只因「久病沒醫治」,梁山伯如果真是肺結核的患者,當時只要提早發現、盡早治療就不會有「英台哭墓」的悲劇發生。國父 孫中山先生要是能早日到診所作「成人健檢」,接受「B、C肝防治計畫」,中華民國的歷史就得重寫了。這一切的一切只因當年沒有「全民健保」來照顧全體國民的健康。百年前晚清的臺灣男人平均壽命約40歲,而今有了「全民健保」的保護傘,臺灣男人平均壽命提高至約80歲,改寫了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」的名言,也洗除了「齒動搖、髮蒼蒼」老態龍鍾的「東亞病夫」之恥辱。

  臺灣「全民健保」今年屆滿16歲!規劃之初,是建構在「公保」與「勞農漁保」的基礎上,那時只有少部分人有加保,而且加保人每到月初就要到服務單位的人事室去搶幾張「公勞保單」當作護身符,生怕月底沒單就無法看病。更糟的是,月初拿太多單子,月底就拿到診所去「揮霍」-打打營養針、拿貼布、吃肝藥、維他命……所以「全民健保」實施初期,為了平衡給付必須大力改革,後續更加強管理層級的設計。其中大家公認最為「方便性」與「實用性」的莫過於「健保IC卡」的設計和使用了。
有關「健保IC卡」的優點如下:

一、方便性—結合多種身分的智慧IC卡:
「全民健保」使用初期,紙卡用完即丟,既不方便又造成浪費,於是中央健康保險局於91年7月份起開始試辦健保IC卡﹐並於93年1月份全面使用健保IC卡﹐這是一張結合健保卡、重大傷病卡、兒童健康手冊、孕婦健康手冊的高度智慧型IC卡,不管我們當時是何種身分,在看病時都只需要攜帶同一張憑證,不用帶一堆文件,不用費盡心思月初就去搶單子,真是「一卡在手,輕鬆自在」。
 

二、實用性—整合多種功能的資料存放卡:
健保IC卡上所嵌的IC晶片內規劃有「個人基本資料」、「健保資料」、「醫療專區」及「衛生行政專區」等四種不同類別資料存放區段,所以是一張有功能完整的多用途健保卡。當病患就醫完畢以後﹐各醫療院所會詳載醫療處方於健保IC卡內,並依規定每日上傳至中央健康保險局,加強了病患的醫療安全與加強了醫務的管理面,真是「一卡在手,透明自得」。

  98年2月起新版的「健保IC卡」印刷更精美、容量更大、保全更佳,也更加強其功能,甚至病患個人可由中央健康保險局的網站去瞭解自己「健保IC卡」的使用情形。醫師們更應要了解「健保IC卡」如何為我們的醫療安全把關,只要寫、讀清楚,我們將可知道病患的過敏藥物、重要醫令項目、長期處方箋、門診處方箋 、預防接種資料項目、器官捐贈資料……諸多項目,醫療品質將因而大幅提昇,而民眾就診時,不論看病、檢查、拿藥記得攜帶健保IC卡,可方便醫院、診所、藥局將就診資料、服用藥品、檢驗項目寫入健保IC卡,提供醫師參考;至於藥局調劑處方,要刷健保IC卡,只登錄藥品,不計算就醫次數。
  民國百年,16歲的世界模範生「臺灣全民健保」,將邁入「二代健保」時代與「第三波改革」的衝擊,為了「永續健保,人人有責」,我們應更愛護健保,珍惜「健保IC卡」,不濫刷用、好好收藏保護勿隨意損壞、遺失,更不可利用它來浪費健保資源。
「臺灣健保人呵咾,IC卡要收乎好,永續健保人人有責,健康快樂沒煩惱,健保!健保! GO ! GO! GO !」